勤奋好学 勇于进取 积极开拓新技术
——记手一科兼运动医学科主任郭翱副主任医师
郭翱,男,副主任医师,手一科兼运动医学科主任。自1995年5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跟随市首届名中医章友棣董事长从最基本的打石膏、换药、打局封、骨折手法复位开始学习,章董事长的言传身教使郭翺同志逐渐成长。回首工作20年,他说自已的工作是非常充实的,经常没有休息天,在医院加班是常态,不管什么时候随叫随到,完全融入了工作。门诊经常加班到12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赢得了广大病友的赞誉。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的发展,为更好满足广大损伤病人的治疗需求,医院决定开设救治手外伤专业特色学科,他第一个响应号召从事了手显微外科专业,一干就是20年。手外科的工作非常辛苦,急诊手术量特别大,通宵达旦手术是家常便饭,他曾经做过一台手术最长时间为28小时,也曾连续48小时在手术台上度过。他经常教育年轻医生: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最好的服务为他们消除疾病痛苦,在业务上必须精益求精,工作上力求完美。医护人员的工作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如果我们技术不过硬或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从中收获了很多,如病人治愈后致谢和赞誉、医院手外科的发展提高、个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术影响力的扩大等等。他多次被医院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他担任手一病区科主任后,更加勤奋好学,勇于进取,努力带领科室成员不断进步,曾连续5年获得医院先进科室。
通过学习、回访、实践,他开创了医院许多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临床,获得了很好治疗效果,成功完成课题4项,发表论文16篇,其中中华系列10篇,在全国年会、省级、地区级各级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26次,获奖4次。2011年成为《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的通讯特约编委,2013年成为美国手外科协会国际会员,2014年成为浙江省手外科学会青年委员。自2011年开始致力于网络专业交流教育工作,和国内同行一起成立了手足显微外科论坛教育平台,开设网站和YY频道教育,进行学术交流、病例讨论、专业教育等活动,现有注册会员2000人,得到了国内同道的认同。2015年他被评选为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2年他主动请缨赴上海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进修学习骨科运动医学和关节镜技术。同年回院后组建了台州地区最早的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微创外科专业科室,全面开展关节镜技术在骨科各关节疾病的应用,使医院原有单一的关节镜诊治范围拓展到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和一些关节内骨折关节镜手术治疗,为医院在新时期开拓了新的学科领域。通过自身的勤奋好学和努力工作,他组建的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微创外科得到了上海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世益教授的认可和赞赏,并与其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使科室逐渐成长为台州地区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
医师的一刀 病人的一生
——记手二科主任丁法明副主任医师
丁法明,男,副主任医师,手二科主任。1998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即来我院参加工作。
岁月更迭,寒暑易往。一转眼,他在临床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17年。医院已由原来的乡镇卫生院发展成600张床位的三级乙等中医专科骨伤医院,丁法明也由普通住院医师到2003年被任命为科室副主任,2006年晋升为手二科主任,2014年又评上副主任医师。17年来,他恪守医德,忠于职守,把“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作为自己神圣的天职,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来院就诊的每一位患者服务。
手是人类的第二张脸,重要性不言而喻,丁法明主任为自已多年来坚守在手外科一线而感到骄傲,作为战斗在基层第一线的临床医师,每天见到都是病人的病痛。他经常说,作为医师要以解决病人病痛为己任,并把医学大家裘法祖的一句话“医师的一刀,病人的一生”作为自已的座右铭。他从医17年来完成各类手术7000余例,从最基本的骨折内固定肌腱修复到拇手指再植再造、游离皮瓣及组合皮瓣移植以及各种畸形矫形与功能重建,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始终把每一例手术当成作品来完成,把医术当成艺术,最大的欣喜就是看到病人满意开心出院。
他担任科主任9年来,狠抓科室管理,大胆创新,时时向科室同仁传播“快乐生活、尽心工作”的理念,使他们真正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尊重生命、乐于奉献、善待自己和他人。
手二科最引以为豪的是连续三年无医疗赔款及重大医疗纠纷,他总结出了三点体会。第一,医疗技术是根本。手外科经过20年的发展创新,现能完成各种复杂的断指及断肢再植再造各种游离皮瓣,以及各种畸形矫形,神经损伤的修复及移植功能重建。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他带领的手二科团队严格执行手术准入制度,做到人尽其才,他认为每位临床医师的每一例手术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了科室,代表了整个医院。如果把每一例手术都当作自己的作品就能大大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医疗投诉和纠纷。第二,服务质量是关键。医疗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病人的需求不尽相同,作为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学会倾听病人的诉求,让病人更有尊严。干一行爱一行,既然你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用心去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部分的医疗投诉和纠纷是由于服务态度差引起的不满。管床医师对于有可能出现医疗投诉苗头的病人,要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护士长,给予病人耐心沟通和解答,沟通要从心开始。最后,医疗行为不是哪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打造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很重要,依靠团队的精神和每一位科室成员的力量,共同协作,就没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待人友善诚实、谦虚、谨慎。他多次被医院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手二科分别于2010年、2014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今年他入选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四肢功能重建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积极撰写论文,已有多篇文章在各级杂志上发表。
德高术精 视病人如亲人
——记手三科副主任伍辉国主治医师
伍辉国,男,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来院参加工作,现任手三科副主任。在14年的手外科医疗岗位上,心系百姓,关心群众,始终将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一心为病人排忧解难,视病人如亲人,获得了广大患者一致好评。患者为表感激之情赠送给他的锦旗目前已达到30余面。
他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就立志要为医疗事业奉献一生。14年来,他以医院为家,多次放弃休假时间,经常加班加点为患者服务,毫无怨言。对他来讲,病人的康复就是对他最好的奖励。由于手显微外科要运用显微镜开展各类手术,而且每次手术时间比较长,长年累月的低头对着显微镜工作,不到40岁的他已落下了颈椎病这一职业病。
2012年,贵州有一小伙子叫陈象,在温岭打工双手被剪板机扎断九指,九个手指完全离断。当时伍辉国正患严重感冒,发烧39度。但他深知这一手术的难度,医院需要我,病人需要我,于是义无反顾地拔掉输液管投入抢救九指的手术中,他和几位同事紧密合作历经17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了手术。一个通宵后他双眼布满血丝,疲惫不堪。但令他欣慰的是九个离断手指均再植成功,而且手功能恢复得也比较好。当时该事件被台州各大新闻媒体报道,获得良好社会反响。他平时非常同情病人,面对有些家境贫穷的患者,作为主治医师的他,不忍患者受病痛的折磨,经常掏出自己积蓄帮助患者先垫付医疗费用,但他从不声张,没有人知道他做过这些,只有当事病人知道。
多少次当人们饭后和家人团聚,他还在埋头做手术;多少次人们还在酣睡中,他又在和时间赛跑为病人争分夺秒做着急诊手术。多年的从医生涯,伍辉国深知患病的痛苦,面对病人,他会尽力和他们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冷暖。手术后常把患者送到手术室门口,病人出院后尽量把他们送到医院门口,有些病人回家了不方便来院复诊他就自己开车到病人家中回访。这些点点滴滴,也许在大家看起来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对于患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温暖。他是 “视病人如亲人” 医院文化的忠实践行者。
伍辉国曾连续5年被医院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他深知作为一名优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工作之余他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多篇学术文章已被省级、国家级医学杂志录用发表。同时由他领衔主持的2项手显微外科科研课题被市科技局立项,并在临床得到了很好推广应用。
平凡中的真诚奉献
——记手五科副主任章峰火主治医师
章峰火,男,主治医师,2002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同年10月来院参加工作,13年来一直从事骨科、手外科临床工作。2006年医院骨科、手外科分科后,专业从事手外科工作,现任手五科副主任。
在13年的从医道路上,他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尽心尽责、真诚奉献,满腔热情救治了大批伤病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自已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与信任,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好医生。2002年至今主刀完成手术例数达5000余例,未出现一例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完成断指再植及游离皮瓣合计800余例,断指成活率在97%以上。2005年,为一位5指完全离断的患者,经过15小时手术,再植成活,得到了《温岭日报》、《台州商报》、《台州日报》、《钱江晚报》、《温岭电视台》、《台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反响。
13年来他坚持科研,在日常繁忙医疗业务工作之中总会抽出时间搞科研,开展学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在各级医学杂志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由其主持的两项科研课题已通过市科技局立项。他擅长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特别在急性手外伤及断指(肢)再植、拇手指再造、游离皮瓣移植及组合移植、手功能重建、手部畸形矫正、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医院是出了名的,由于手外科手术难度和强度特别大、风险也很高,再加上手外科病人数量在大骨科当中要比其它专科相对多得多,因此手术量非常大,并且对术后功能恢复要求也特别高,他作为医院手外科主要医疗骨干和手五科副主任,经常要留在医院连续加班,但他从不计较自己的休息与推迟吃饭时间,为科室的其他同志及全院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现在一年的手术量达到700余台,年门诊人数为千余人,遇到病人多的时候一天要做4—5台手术,经常整天都在手术台上度过。有很多病人都要来找他看病和请他亲自开刀,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有多累,只要病人需要他,他从不推辞,毫不犹豫、竭尽全力为病人服务,倾己之力真诚奉献。“细致认真,真诚奉献”是他的一贯作风。
他医德高尚,学风严谨,工作刻苦,真诚奉献。手外科门诊每天有几十号病人,他都认真对待,仔细检查,精心诊治,耐心解释,用心交流沟通,有时为了让病人中午能早点赶回家,他连中饭都顾不上吃。他是医院“敬业、爱院、诚信、创新、奉献、仁爱”文化的忠诚执行者和实践者。参加工作至今获得患者赠送的牌匾3块,锦旗近30面,上交医院退回患者及家属红包5万余元。
他曾连续9年荣获医院年度工作先进个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先进”。 还被评为“创建无红包医院”先进个人,曾连续三年荣获医院年度业务标兵。2012年他获得了由温岭市委宣传部、温岭市总工会颁发的“优秀新温岭人”荣誉称号,并荣获温岭市城东街道年度工作先进个人。他平时积极参与医院各项文体活动,曾荣获浙江省第二届“正骨杯”温岭摄影大赛优秀奖,荣获院庆十周年摄影比赛二等奖和“金点子”奖等。他还积极协助医院开设玉环咨询服务站,服务广大玉环患者。
行大于言 扎根检验一线二十载
——记检验科主任郭彩蓉副主任医师
郭彩蓉,女,副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后即来院参加工作,为医院检验科创始人之一。现任检验科主任。
21年来,她一直扎根在检验一线工作岗位上,和医院共成长。医院由1995年的乡镇卫生院改制发展成为现在的三级乙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检验科也由原来的1人,1台显微镜、1台尿液分析仪和1台分光光度计发展成现在拥有11人,并配备各类先进齐全的全自动检验仪器的现代化检验科。天道酬勤,她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检验天地。
作为检验科主任,她一直坚守着自己行大于言的工作态度,专心耕耘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她的带领下年轻的检验团队多做少说也成为诠释敬业的一种独特方式。
作为一个管理者,她深深明白团队的重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由于科室底子薄,人员资质年轻化,与综合性医院相比有很多的不足。2013年在医院创建三级乙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中,她充分发挥全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全科上下团结一致,群策群力,针对等级医院实验室建设要求,认真解读检查标准,制订检验科规章制度、质量手册、各类SOP文件和各种记录本,进一步规范了各岗位工作职责,规范了操作规程,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使科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等级检查中,检验科全新的面貌得到了检查组专家的好评。
担任检验科主任以来,她一直把科室的质量和发展、创新放在第一位。作为医技辅助科室,要为医院的全面发展贡献应有力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根据骨科医院临床实际需要,检验科的设备也几经更新,目前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尿沉渣分析仪、免疫发光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等一流设备。她积极引进开展适合骨科特色的新项目,并及时向临床医生宣传推广,取得了较好成绩。她全面落实室内质控,进行定期监督和总结,全力做好实验室管理,严把质量关。自2007年主持检验科参加省室间质控以来,所有参评大项均获得优秀。
检验科也是医院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每天都要应对病人想早点拿到报告单的焦急心态,她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为了方便病人,方便临床,她不断完善检验操作流程,带领全科人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在上班最忙的时候,运用科学的统筹方法,有条不紊处理各种标本,高效率地开展检验工作,虽然每天要向临床出具几百份报告,但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使急诊检验标本最快在30分钟内出报告,门诊标本1.5小时内出报告。同时她还耐心接受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各种咨询,带领的团队没发生过医疗投诉。
检验科的工作是枯燥的,成百上千的标本、试剂似乎就是每天工作的主题,检验科的工作台面就是上班以后的全部天地。这里没有病人痊愈的喜悦可以分享,没有掌声、锦旗和鲜花,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平凡的临床服务工作,在没有掌声、鲜花的岗位上,即使每天面对大批量样本机械地不断重复着,即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枯燥繁杂的工作,她积极的态度影响着检验科的所有人,她带领的团队依然乐观、努力、敬业。
21年从医路,她相信天道酬勤,行大于言,这也是她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对检验科全体人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