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高血压患者中,病人对自身病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相当低,面对高血压这个无声的杀手,必须改变一些错误的观念,纠正认识上的误区,采取规范的策略防治高血压,最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的危害。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南”,详细讲解了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这些不是危言耸听,仅仅是希望广大高血压患者可以正视疾病,重视疾病,行动起来战胜疾病。
高血压常见的认知误区
对于高血压病,以下是患者常见的认知误区,都是必须纠正的错误认识和行为。
× 防控高血压是个人问题
×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 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
× 不愿过早服药
× 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
× 只服药、不看效果
× 自行购药服用
×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 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引起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钠盐(氯化钠)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病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盐摄入量12-15 g/天以上,钾摄1.89 g。
(2)超重和肥胖
据统计,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24 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腰围男性≥90 cm或女性≥85 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3)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效果,而过量饮酒可诱发脑出血或心肌梗塞。
(4)紧张
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5)缺乏体力活动
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6)其他
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也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生活方式管理
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的是血压控制,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除了药物降压治疗外,治疗也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合理的膳食
① 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是减盐。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
② 限制总热量,尤其是控制油脂类型和摄入量。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主要来源是含人造奶油),适量选用橄榄油。
高血压患者进食烹调油的四点注意事项:
• 选择安全的油,即卫生学指标、工艺及质控标准严格满足国家标准。
• 选择脂肪酸数量及构成比合理的油脂,如橄榄油、茶油。
• 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 g(半两)。
• 控制烹调温度,油温不宜过高。
③ 营养均衡。适量补充蛋白质;适量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主张高血压患者每天吃8两~1斤左右新鲜蔬菜、1~2个水果。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草莓、梨、柚子等,每日进食200 g左右,作加餐食用。
增加钙的摄入,低钙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钙摄入量与年龄相关性收缩压升高幅度呈负相关,简单安全有效的补钙方法是选择适宜的高钙食物,特别是保证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每日250~500 ml脱脂或低脂牛奶。对乳糖不耐受者,可试用酸牛奶或去乳糖奶粉。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补充钙制剂。
④ 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
推荐的食物:
• 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
•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杂粮、粗粮等
• 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脱脂奶粉、鸡蛋清、鱼类、去皮禽类、瘦肉、豆制品等。鱼类蛋白是优质蛋白,鱼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应多吃鱼类。
(2)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体重控制上应有三方面的“关注”:
① 关注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的“差异”
② 关注总体脂肪量
③ 关注脂肪在全身的分布状况(体型)。
• 减轻体重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心血管病风险。
• 减肥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重0.5~1.0 kg,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体重5%~10%为宜。不提倡快速减重,因为一是容易反弹,二是摄取的热量过低会有损健康,尤其是极端控制饮食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3)戒烟限酒
吸烟的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差。
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会得到改善。
不得不饮酒时,要尽量放慢饮酒速度,避免“干杯”或“一口干”,饮酒要有伴餐,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减轻酒精对胃的刺激,不饮高度烈性酒。
(4)适量运动
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综合功能练习。
• 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秧歌舞、广播体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爬楼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坚持每天都运动。步行速度:每分钟120步左右,运动中的心率大约等于170-年龄。
• 力量练习:建议高血压病人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两次练习间隔48小时以上,生活中的推、拉、拽、举、压等动作都是力量练习的方式。
• 柔韧性练习: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 综合功能练习:包括太极、瑜伽以及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 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适当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和促进健康。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做些家务,步行购物等活动,使每天活动的步行总数达到或接近10000步。
• 运动的适宜时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清晨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5)心理平衡,心情舒畅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
• 避免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 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大度为怀,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的关系,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抵抗力,培养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试方法,有困难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减轻精神压力。
• 避免和干预心理危机(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求医)。
(6)关注睡眠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睡眠差者大多数无血压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不低于白天,从而使全身得不到充分休息,造成靶器官易受损。而高血压患者失眠后,次日血压必定升高。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压。睡眠差者应找医生帮助调理,服用催眠药或助眠药,提高睡眠质量。
高血压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 关注排便
• 应尽量避免需用力屏气一蹴而就的运动,它可使血压瞬间剧烈上升
• 急剧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血压的剧烈波动,寒冷的日子洗脸不要用凉水,尽可能用温水;洗澡前后及洗澡时的环境和水温差别不要太大,否则血压会波动很大。
重视家庭血压测量
(1)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测量,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还可以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发现“隐匿性高血压”;
(2)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为保护环境,应逐步淘汰水银血压计;
(3)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每曰早晩各测1次,每次测量3遍;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决策的参考。如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则每周自测1天,早晚各1次。
选择最佳的测量时间,对准确了解患者病情是非常必要的。生活中人体血压随时都在变化,宜在每天6-9时和17-20时这两个血压高峰时段中各测一次,每次测压3遍,一遍测压完成后静待2分钟再测,取平均值。需服降压药治疗的患者应将血压降到140/90 mmHg以下,病情稳定时,一般每周选一天,在早上吃药之前、服完药后3至4个小时、晚上睡觉前分别测量三次血压,以观察血压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