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病。它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活动能力丧失、肾功能衰竭。
★为什么会患痛风?
原发性痛风属遗传性疾病,且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继发性痛风可由肾病、血液病、药物及高嘌呤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痛风有哪些临床表现?
1、无症状期
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
2、急性关节炎期
急性期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单个,偶尔双侧或多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可有关节腔积液,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反应。常在夜间发作,最容易受累部位是跖关节,依次为踝、膝、腕、指、肘等关节。
此期多于春秋发病,酗酒、过度疲劳、关节受伤、关节疲劳、手术、感染、寒冷、摄入高蛋白质和高嘌呤食物等为常见的发病诱因。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是痛风的一种特征性损害,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痛风石以关节内及关节附近和耳廓常见。
4、肾脏病变
痛风性肾病是痛风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之一。可出现蛋白尿、夜尿增多、血尿等,进而发生高血压、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约10%--25%的痛风病人有尿酸性尿路结石,常无症状。
5、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常伴有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凝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
★如何治疗痛风?
目前尚无有效办法根治原发性痛风,防治目的:(1)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2)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复发;(3)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药物治疗:
(1)急性期: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2)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
☆ 促进尿酸排泄: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用药期间要多饮水。
☆ 抑制尿酸:别嘌呤醇、非布司他
☆ 碱化尿液:碳酸氢钠
★痛风如何日常护理?
1. 饮食调节
饮食是痛风非药物治疗的核心。
※ 观念更新
● 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它们是痛风的保护因素。
● 樱桃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 推荐患者优先选择家禽作为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 富含嘌呤的蔬菜(莴笋、菠菜、蘑菇、四季豆、菜花)的消耗量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无相关性,因此鼓励痛风患者摄入蔬菜。
● 富含果糖的水果和饮料,对痛风也存在危害。
● 禁饮啤酒、食用火锅等。
2. 适度活动与保护关节
● 运动适度,避免过度,选择合理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羽毛球、广场舞、骑自行车、跳绳;
● 最好在午睡后或晚饭前运动;
● 运动后疼痛超过1-2小时,应暂时停止此项运动;
● 使用大肌群,如能用肩部负重者不用手提,能用手臂者不要用手指;
● 交替完成轻、重不同的工作,不要长时间持续进行重体力工作;
● 经常改变姿势,保持受累关节舒适,若有局部温热和肿胀,尽可能避免其活动。
3. 病情自我观察:如平时用手触摸耳廓及手足关节处,检测是否产生痛风石。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血尿酸,门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