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很常见的调味品,其味道辛辣,具有许多健康功效,但很多人因为大蒜的味道望而却步,我们该如何吃大蒜呢?
大蒜又叫蒜头,是蒜类植物的统称,有浓烈的蒜辣气,味辛辣,可以食用或供调味,亦可入药。其营养丰富:每100g含水分69.8g,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6g,钙5mg,磷44mg,铁0.4mg,维生素C 3mg。此外,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柠檬醛以及硒和锗等微量元素。
1. 防癌:大蒜中富含硒和锗等元素,可抑制肿瘤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2. 保护肝脏: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硒,通过参与血液的有氧代谢,清除毒素,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3. 抗衰老:大蒜能促进血液循环,与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抑制活性酸素;其抗氧化性亦优于人参,能减缓血管与皮肤老化速度。
4. 抗疲劳:维生素B1与大蒜含有的大蒜素结合在一起,能很好发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作用。
5. 保护心血管系统:大蒜的有效成分有稀释血液、降低血脂及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并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6. 杀菌防腐:大蒜中所含的大蒜辣素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灭菌作用,尤其对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霉菌性角膜炎、隐孢子菌感染有显著功效。
7. 改善糖代谢:大蒜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提高人体葡萄糖耐量,迅速降低体内血糖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8. 抗过敏:每天生吃大蒜能够减轻过敏反应程度,特别是由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过敏。最好的方法是在过敏季节来临前几周就开始生吃大蒜。
吃大蒜对我们的健康有益,但是你知道大蒜应该怎么吃吗?相关调查显示,很多人并不知道怎样吃大蒜才最科学。大蒜中起抗癌作用的是大蒜素,而大蒜素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过程,也需要创造一些必要条件使其产生效应,方能起到有益人体健康的作用。
生吃,若没有胃部不适,尽量生吃大蒜,以免加热后蒜素中的某些有效成分会被破坏,从而失去药理活性。家常蒜拌凉菜、吃饺子时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调的蒜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将大蒜切成薄片或捣碎,暴露在空气中15~20分钟以后再吃,目的是为了让大蒜充分氧化,在有氧的环境中与大蒜酶起反应,产生大蒜素。每天不用多吃,吃三五瓣就够了。
炝锅加点糖保护大蒜素。用大蒜炝锅时油温不宜过高,烹调时间不宜过长,将大蒜拍碎后放入锅中,喜食甜味的朋友可以加入少许糖,因为糖对大蒜素有保护作用,能减少高温对大蒜素的破坏。
有不少人不敢吃大蒜,是因为害怕吃了以后嘴里的气味会比较重,影响和他人的交流。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去除口气的方法: 吃完大蒜后,喝一杯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大蒜发生反应,能有效去除蒜味。不过,喝牛奶时,要注意小口慢咽,让牛奶在口腔中多停留一会儿,而且最好喝温牛奶,这样效果会更好。
吃了大蒜后,嚼一些如花生仁、核桃仁或杏仁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让蒜中的辛辣素“硫化丙烯”与蛋白质结合,可以去除口中的蒜味。
吃完大蒜后,在沸水中加入点新鲜柠檬汁和薄荷,饮用后可去除蒜味。
慢慢嚼点柚子果肉,也可去除蒜味。
用醋或酒漱口也能减轻大蒜的味道。
大蒜虽好,却并非人人皆宜,更不能天天食用,以下患者最好别吃大蒜:
(1)眼病患者
患有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麦粒肿、干眼症等眼疾的人平时最好少吃。中医认为,长期大量食用大蒜会“伤肝损眼”,因此,眼病患者应尽量不吃大蒜,特别是身体差、气血虚弱的病人更应注意,否则时间长了会出现视力下降、耳鸣、头重脚轻、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2)肝炎患者
很多人认为吃大蒜能预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这种做法对肝炎病人极为不利。首先,大蒜并不能杀死肝炎病毒;其次,大蒜中的某些成分会刺激人体胃肠道,抑制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恶心、腹胀等诸多症状。此外,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降低,并有可能引起贫血,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3)部分腹泻患者
发生非细菌性肠炎、腹泻时,不宜生吃大蒜。此类患者生吃大蒜会刺激肠道,使肠黏膜发生充血和水肿,从而使病情恶化。此外,服药期间最好不要生吃大蒜。如果已经发生了腹泻,食用大蒜更应该慎重。
(4)其他疾病的重症患者
食用大蒜、辣椒等辛辣食品,有利于健康人保持长久的健康,但对得重病、正在服药的病人,则有明显的副作用,不但会使药失效,还有可能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使病人遭受生命危险。
每天生吃大蒜不宜超过2~3瓣。大蒜素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过多的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长期过量食用还容易造成眼部不适。对于胃肠功能欠佳的人来说,每天进食大蒜最好别超过1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