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错误一:躺着服药
有些病友喜欢临睡前躺着服药,这样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患。
最好采取坐姿或站姿服药
错误二:干吞药片
除了咀嚼型药片外,这样吃药的方法不但影响疗效、损伤食管,甚至药片误入气管发生生命危险。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取站立位,先把药片放入口内,然后喝上一口水,稍把头向上仰并作吞咽动作。
错误三:肠溶片或缓释片掰碎吃
肠溶片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
错误四: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开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
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
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
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
错误五: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
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
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