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导航
台州骨伤医院 > 健康教育
合理膳食倡“三减”——“减盐”“减油”“减糖”
发表日期:2020/5/18 14:36:17 点击数:13915 

合理膳食倡“三减”——“减盐”“减油”“减糖”


三减.jpeg


早在 2019年7月17日,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食品司副司长张志强表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膳食行为,特别是高盐、高油、高糖摄入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会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健康中国行动之合理膳食专项行动提出了“减盐、减油、减糖”的具体要求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发现老年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是易感人群,因其自身免疫系统比较脆弱,感染后发展成为重症及危重病人的风险也相对较大。而长期的高盐、高脂、高糖饮食是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在2020年第六届全民营养周暨第31个“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来临之际,台州骨伤医院营养科在此呼吁大家:“合理膳食倡三减”。


“减盐”篇

2012年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不超过6克)。盐是人体必须摄入的食品,但摄入过多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证明钠盐摄入过量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压过高易造成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

减盐小贴士:(1)用其他调味品代替盐。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减盐需要循序渐进,让味蕾感受和适应不同食物的自然风味,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2)少吃高盐包装食品。熟食肉类或午餐肉、咸菜、香肠和罐头食品的钠盐含量很高,不吃或少吃添加了过量食盐的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

(3)养成查看营养成分表的习惯。购买食品时,翻看营养成分表,尽可能购买钠盐含量较低的食品,选择标有“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

(4)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


“减油”篇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42.1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为每天25~30g);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达到32.9%(《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值上限为30.0%),全国约80%家庭用油超标。经常点外卖、在外就餐,脂肪摄入难免会超标,未来易形成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类慢性疾病。

减油小贴士:(1)合理选择烹调方法:烹调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用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如多采用蒸、煮、炖、焖、拌、急火快炒等方式,少用煎、炸、烤等方式。

(2)使用控油壶,减少油摄入。把全家每天应该食用的烹调油倒入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一日一油壶。

(3)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

(4)使用多种植物油。禁用动物性油脂,如用猪油炒菜做饭。


“减糖”篇

近些年受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食的影响,我国居民膳食口味越来越偏甜化。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g)另外,近几年我国含糖饮料的消费增长非常快,饮料高消费者添加糖的供能比已超过5%的上限。摄糖过多会造成我们能量储备,也可以转化成脂肪,是直接造成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减糖小贴士:(1)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中含糖多,每100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有添加糖7g。

(2)减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数。一些食品在加工时也会添加很多糖,如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频率。

(3)外出就餐时注意减少糖摄入。

(4)烹调食物时少放糖。烹调菜肴时应少放糖,或者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以减少味蕾对甜味的关注。

   “三减”是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相关慢性病发病风险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请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合理膳食,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