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台州骨伤医院 > 医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从变动的黑白图像中找出蛛丝马迹 她是医院的女“超人”
发表日期:2019/8/5 16:25:08 点击数:2506 

本网记者 朱丹君

通讯员 张灵峰 陈泳波 文/图


在台州骨伤医院,超声医生有“超人”之称。初见林丽萍,她轻言细语的谈吐、和蔼可亲的态度,让人很难和“超人”联系在一起。但是,经过与她的深入接触,记者发现她和她的团队确实有不少超人之处。

对待工作,林丽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甚至对自己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她所从事的超声诊断工作就像“侦察兵”,从那些变动的黑白图像中找出蛛丝马迹,寻找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灶和元凶,堪称临床医生的“眼睛”。


超级敬业——长期用力抓探头,连拧毛巾都困难


采访当天,记者在超声科没有见到林丽萍。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她去病房给患者做床边B超了。“让你久等了。”十几分钟后,林丽萍出现了。天气太热,她的刘海被汗水浸湿了。

“我们是苦过来的人,现在条件好了很多。”渐渐地,林丽萍打开了话匣子。1997年,林丽萍就来到台州骨伤医院。医院刚成立初期,超声科只有两位医生,要轮流上夜班。“一次,我同事请假了,我连着上了16个夜班。”林丽萍带着大包小包,直接住在医院值班室。

“碰到半夜急诊做检查,也要爬起来干活。”林丽萍说,有一年她因胃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半夜有急诊,可能起得太急,直接晕倒在急诊室门口,幸亏当时的值班医生和护士及时发现。

“云娜”台风来袭,林丽萍在医院值班。那时,她不敢回值班室睡觉,搬了一张躺椅,看护着检查室的设备。“人可以冻着、饿着,设备却要照顾好。”长期跟设备打交道,林丽萍对它们很宝贝,“机器不能过冷过热,要保持在20℃~27℃比较适宜。”

在台州骨伤医院,大部分是行动不便的患者。“患者不能配合我们,只能我们去配合患者。”做检查时,林丽萍需要斜着腰,甚至还要绕过患者,一只手撑着,另一只手费劲地拿着探头。

“时间长了,腰受不了。”看到科室年轻同事不注意,林丽萍还会主动提醒。“年轻时没觉得怎么样,老了就要受罪了。”做了二十几年临床工作,林丽萍被腰肌劳损等疾病折磨。由于长时间用力握探头,林丽萍患有较严重的手指关节肌腱炎等慢性劳损性疾病,发作时连拧干毛巾都困难。

“中午、晚上急诊很多,不能因为吃饭而耽搁工作。”林丽萍说,在功能检查科,医务人员吃饭速度普遍都很快,胃痛等疾病也随之而来。


超级负责——追踪随访,她对患者负责到底


在很多人看来,超声检查是最简单的,只要拿着探头扫一扫,结果就出来了,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这种认知是错的。

超声的每一幅图像,都是靠超声医生仔细探查并采集的,每一个患者,至少都有10张以上的图像存储,对于比较复杂的病例,有几十张甚至上百张,都需要超声医生在边探查的时候,边思考,边分析,这是一个真正手脑并用的工作。

“这是一项需要技术和耐心的工作。没有两三年功夫,连成片都困难。”林丽萍说,超声医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娴熟的操作手法。一台机器,一人一天平均要做六七十个检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准确地给出诊断。”林丽萍说,医院要求急诊15分钟出报告,普通检查半个小时之内,但常规的要求做完即时出报告。

做检查时,时常会听到患者叮嘱:“医生,你要给我查仔细一点。”其实,对待每一位患者,林丽萍都特别“较真”,总是想方设法查找出病因。之前,一位肘部软组织内血管瘤患者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检查出来,她却通过肌骨超声技术查出了病症。

在林丽萍心中,有个坚守不变的原则:对患者负责到底。“在报告单上签个名字,代表的就是一份责任。”在检查时,林丽萍不仅要看超声图像,还要问症状、问病史、触诊、视诊、听诊,随时把疑难患者的信息、电话、接诊医生姓名等记录下来,以便追踪随访。她这种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也是功能检查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常态。

对于疑难复杂的病例,林丽萍除了细致地检查,还会认真翻阅病史,再结合其他医学影像学资料,和临床医生共同探讨研究,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


超爱学习——笔记比书还厚,手把手教导年轻医生


“手法都是练出来的。”林丽萍说,她不是最聪明的一个,但是她始终坚信“勤能补拙”。碰到新项目、新知识,她会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人体越是灵活的部位,神经、血管等越是复杂。”握着探头,对照着书本,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搞清楚为止。

刚参加工作时,林丽萍不会心电图分析,医院也没有带教老师。于是,林丽萍找来专业的书籍自己学。“我做的笔记,比书本还要厚。”凭着一股韧劲,她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超声诊断对手法要求很高,手法不到位或定位的角度稍欠准确,就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超声的影响因素太多了,比如人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不能有一丝懈怠。”林丽萍说。

“只要愿意学,我都是手把手教的。”林丽萍说,白天工作忙,她会选择上夜班的时候再教。手把手握着探头,让年轻医生感受每个关键点,“有时只是一个点,一个角度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在科室内部,她还经常组织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掀起了学技术、比技术的良好风气。

在日常工作中,林丽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没出现过严重的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对于诊断有疑问的,林丽萍会鼓励年轻医生去重新复查一遍,免费给患者做一次。特别是一些复合伤患者,刚检查时可能症状不明显、查不到异常,等过一阵子反而有可能发现蛛丝马迹。


超爱钻研——在本地区率先开展肌骨超声亚专业


记者了解到,林丽萍原来读的是浙江嘉兴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但是,她对超声特别感兴趣。“一开始,我还怕学不好。”但她不气馁,从零开始学习超声医学这门专业,并在台州骨伤医院董事长章友棣的鼓励和支持下,先后到浙医二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

工作期间,林丽萍还参加了Graf教授亲授的婴幼儿髋关节超声学习班。“院领导特别支持,解决了我的很多后顾之忧。”出发前,林丽萍还向办公室借了一台高清摄像机,将学习内容全程录制下来,学成回来后,林丽萍又制作成视频进行教学,让科室更多同事掌握这项技术。

从2010年开始,林丽萍率先在本地区开展肌骨超声亚专业,大大提高了医院运动医学科临床诊断水平,例如肌肉、肌腱、神经损伤等疾病,以及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超声筛查等,得到了国内多位运动医学领域权威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肌骨超声,在运动医学科、筋伤科、骨科等运用得比较多,它是X线、MRI等检查的有效补充。”林丽萍说,有一次一名患者接受了手指肌腱断裂缝合术,由于运动不当怀疑再次断裂可能,但经临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手指活动度还是有的,“做了肌骨超声后,我们发现患者肌腱断端吻合口已经分离,仅靠手术缝线连着。”有了准确的诊断,可以让临床医生少走很多弯路。


超级细心——精益求精,打造高水平优服务的团队


早几年,《浙江省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实行版)刚刚公布。得知这个消息,林丽萍立即联系一位质控小组专家,逐条学习质控条例。回来后,她还列了一个大纲,按照细则一一去实施。正是凭着这种“未雨绸缪”的精神,2018年,该院在台州市第一次超声质控检查中脱颖而出,得到检查专家的好评。

在林丽萍看来,功能检查科是医院的窗口。“我们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林丽萍是个细心的人:做超声用的耦合剂是阴凉处保存的,她会要求科室工作人员提前将耦合剂加热,让患者体验感更好;在超声室,她还备了两床棉被,以防患者不时之需。在日常工作中,她要求医务人员微笑服务。

“现在,科室已有10个人,机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林丽萍说,医院购买的多为进口高档设备,“以前的机器有时构图不清晰,恨不得将脑袋伸到屏幕里面看。”对此,她特别感谢院领导对功能检查科的重视。

如今,医院新门诊大楼在装修。林丽萍跑得很勤快,大到结构设计,小到插座布置,她都一一过问。身为一个女医生,她花费了大量心血在超声科的发展上,对于家庭,也不无歉意。

在林丽萍的努力下,医院超声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检查人数及业务收入逐年提高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在稳步增加,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经过数年的积累沉淀,台州骨伤医院功能检查科团队整体技术在不断上升。

漫漫行医路。林丽萍始终践行“医德医风见于心,至善至诚践于行”的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坚守医者仁心的道德情操,对患者尽心尽责,忠实履行一位普通医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