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丹君 通讯员陈泳波
专家名片:郑良军,台州骨伤医院手创伤科(一)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曾在全军手外科中心青岛401医院进修手外科。参加的课题《拇手指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研究》获得了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三等奖。在中华医学会系列发表了多篇论文,主持及参与温岭及台州科研课题多项。
由于再植指体内的血管、神经细得像头发丝一样,医生在做手术时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最困难的在于将断端的血管接通。所以,业界常说,断指再植技术比作绣花活还要精细,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手术失败,容不得一丝马虎。
郑良军就是这样一位心细如发的手外科医生。从医二十年,他用自己的耐心、爱心、热心,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和同事的赞誉。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牺牲一点休息时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很值得。”
连续手术26个小时,“腰都直不起来”
2018年11月26日,郑良军来到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在无影灯下奋战7个多小时。三台足先天畸形矫形手术,搭建起了浙江与四川医疗技术交流的桥梁,也让三个贫困家庭收获了健康与希望。四川经济网发表了这篇《千里大爱 欢笑重回病童脸》的新闻,赢得了众多读者转发、点赞。
“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希望这三名患儿早日康复,收获幸福的人生。”郑良军表示,这样的手术难度不大,但是涉及手脚部位,“手术时做得精细些,这样外形更美观,也不影响今后的使用功能。”
2017年8月,郑良军参与了一例9指离断再植的手术。“这名患者在工厂上班,由于操作不当,双手9根手指被切纸机全部切断。”经过1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郑良军和他的同事固定了9根骨头,缝合27根肌腱,吻合54根血管,18根神经,最终手术顺利结束。
“我印象中,手术最长的用时是26个小时。”郑良军说,他曾接诊过一位手掌、手臂三段离断的患者,“这个手术难度比较大,更费时。”做手术时,需要全神贯注对着显微镜操作,郑良军坦言,“时间过长,眼睛很容易疲劳,腰也直不起来。”
另外,手外科与其他科室相比,会有更多的门诊复查病人和急诊手术,医生工作压力大。“半夜出急诊,这是常有的事,为此我老婆还埋怨我好几次。”郑良军说,由于平时工作忙,孩子大多是老婆在照看。
喜欢看武侠的郑良军,对待工作要求精益求精
郑良军平时喜欢看小说,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所以,当初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用手术刀,医治患者,在他看来就如侠客在行侠仗义,觉得“很酷”。
1999年,郑良军从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毕业,后到台州骨伤医院工作。从医二十年,郑良军的技术在不断提升,体重也在不断上升。“我不爱运动,平时吃饭又很快,就这样胖了起来。”郑良军笑言,自己是个心宽体胖的人,“手术时要住得住,耐得下性子,这一点很重要。”
早些年,有个孩子手指断了,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送来时,连断指都找不到。”无奈之下,郑良军只好重新制定手术方案,将患儿一只脚趾取下代替手指。“那个孩子,一直叫我胖叔叔,后来还到医院看我。”看到孩子受伤,郑良军总是特别怜惜,偶尔会带一些玩具逗孩子开心。
在郑良军的手机上,保留着不少修复案例。“这些都是我们科做过的手术,将案例给患者看,希望给手术患者一些信心。”每次手术前,郑良军都会认真翻看一遍与即将进行的手术有关的相关内容,以便在手术中更加游刃有余。
郑良军说,作为一名手外科医生,不但要对专业精益求精,还要有强烈的职业操守,认真负责对待每位病人、每个病例。在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
勤思考擅学习,他的多项课题获奖
“今天手指感觉怎么样?勾一下试试。”郑良军来到病房,查看患者恢复状况。“还是有点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患者有些焦虑。“别着急,手术才两天,神经损伤的恢复得慢慢来。”面对愁眉不展的病人,郑良军亲切而耐心。
“不少患者心急如焚,不知道以后手或脚的功能还能不能恢复。所以,与患者沟通,一定要耐心。”涉及到一些专业的医学术语,郑良军会自动“翻译”成通俗的话语,尽量让患者理解。由于从医经验丰富,郑良军会比较准确地判断病情,赢得了患者的广泛信任。
多年来,郑良军还一直担任科室教学工作。为了做好临床实习教学,他提出应充分做好带教准备、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因章施教、讲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受到临床实习及全科实习医师的好评。
“医术无止境。”工作之余,郑良军还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骨科及手外科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常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在临床科研方面,郑良军参加的课题《拇手指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研究》获得了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三等奖。主持的温岭市课题《手指指端缺损修复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带末节趾骨的(足母)甲瓣包裹第2趾骨肌腱复合组织再造拇指Ⅲ度及以上缺损的临床研究》已结题,并参与了课题《手指人工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研究》、《顽固性网球肘的手术疗效观察》、《预置皮瓣术后随访的调查》的研究工作,参与发明了实用型专利《一种腕屈伸力量数据测量仪》。有5篇文章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并多次在全国及省级会议上发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