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丹君
通讯员 张灵峰 文/图
日前,记者见到蔡国荣时,他刚刚忙完三台手术。“门诊时间不多,主要把精力留给手术和病房患者了。”蔡国荣为人谦和,说话慢声细语,没有什么架子。
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蔡国荣进入台州骨伤医院,师从章氏骨伤科第六代传人、市首届名中医章友棣。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里,他兼取中西医之长,勤学善思磨砺医术,待人真诚,用大医之心治疗每一位患者。
扎根医院20多载
“我们医院是1995年8月8日开业,我是8月1日来的。”对于这个特殊的日子,蔡国荣一直记在心里。在他的印象中,医院刚成立那会儿,条件不太好。“骨科分得没那么细,病房也只有一个病区。”蔡国荣说。
“原先病房里只有十来个医生,现在增长了近10倍。”为了便于照顾患者,蔡国荣几乎以医院为家。忙起来,便索性住在值班室。蔡国荣的爱人是医院护理部主任,两人平时工作都忙,彼此能相互理解。
蔡国荣办公室的桌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理论和技术。”谈起医生这个行业,蔡国荣觉得踏实、肯学很要紧。
蔡国荣说,新人招进来后,动手的机会很多,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多地应用于临床上。不过,新人来了一批又一批,走了也不少。如何让人才真正在医院扎根,这是蔡国荣思考的问题之一。“年轻医生,不仅要考虑福利、待遇,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及展示自己的平台。”
拜名师、进修深造,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提及骨科手术,人们更多想到的还是锤子、凿子、钳子、电锯等医疗器械。其实,作为医生中的一员“武将”,骨科手术台上的医生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能抽丝剥茧,也能力破千钧。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创手术更多地应用于骨关节科临床。快、精、准的手术操作,不仅要胆大,更要心细。蔡国荣说,科室大部分是老年患者,相对年轻人,手术存在的风险更大一些,就更需要有精湛的医术。
为此,蔡国荣在提高自己的技术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蔡国荣曾跟随知名骨科大咖李稔生学习,还到外院进修深造。平时一有空,蔡国荣就会钻研专业医学书籍,看网络公开课,与同科室的医生交流医学上的经验。
“之前不少手术都是急诊手术,有时候,半夜也会接到手术任务。饿得狠了,有时就会埋头吃。”工作压力大,加上饮食不规律,蔡国荣胖了不少。“我喜欢走路锻炼,偶尔爬爬山。”在蔡国荣的手机计步软件上,每天1万步、3万步很常见。“在医院查房、手术,总要走来走去。”蔡国荣说。
如今,蔡国荣主要接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在手术时,他始终严阵以待,丝毫不敢松懈。“手术变数大,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擅于跟病人打交道,建立自己的病人圈
人体骨骼、关节逾百个,一旦出了问题,轻则疼痛肿胀,重则失去劳动能力。温岭是沿海地区,加上空气潮湿,膝关节容易出问题,患上风湿病、骨关节病等概率挺大的。“之前,箬山有个村的十多个病人,还组团来找我看病。”蔡国荣表示,近几年来,我国的骨关节炎发病低龄化趋势明显。
“如果大家上下楼梯时会腿疼,就要当心骨关节炎了。”蔡国荣还热心科普宣教工作。他经常去老年大学讲课,或是下乡做一些关于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的宣教。“不少骨关节病是因为肥胖、运动创伤引起的。”
“蔡主任,我有个朋友找你看一下。”对蔡国荣来说,这样的对话司空见惯。在蔡国荣的眼里,自己与患者的关系不仅是医患关系,更是一种朋友关系。“很多病人因为关节疾病到医院接受治疗,到出院的时候都和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行医路上,怀揣感恩。”蔡国荣的微信朋友圈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独自走在石塘那边的小路上,忽闻一声轻呼‘蔡医生’。看到一位面善的老人,原来是偶遇一位老病人。”蔡国荣说,几年前,老人在他这儿做过手术,“老人家年近八旬,记性不错,还记得给自己做过手术的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要站在患者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我们要为患者负责,尽量用简单、花费少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医生要建立自己的病人圈,要跟病人交朋友。如果不擅于跟病人打交道,可能5年、10年还是这样,难以取得更大的进步。”蔡国荣表示。
在蔡国荣的带领下,医院骨关节科团队通过外出“充电”,学习医学前沿技术,持续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在帮助患者改善病症的同时,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